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优美日记 > 正文

杠精的形成原理:为什么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人生就是一座山峰,有多少人在爬上愚昧之巅后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是?

真正的智者,是在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之后、经历“无知”的绝望山谷,方能慢慢爬上开悟觉醒的山坡。正确检视自身的方法是告诉自己“我不知道”,这并非失败,而是成功的开始。这份对未知的敬畏,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杠精的形成原理:为什么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从前,有个人偷了一大袋洋葱,被人抓抓了现行,并送到法庭上。

法官提出了三个惩罚方案,让这个人自行选择:第一种是一次性吃掉所有的洋葱;第二种是鞭打一百下;第三种是交纳罚金。

结果这个人选择一次性吃掉所有的洋葱——听起来比挨打和罚钱划算多了。一开始,他信心十足,可是才吃了两三个洋葱,他的眼睛像被火烧一样,嘴像被火烤一般,眼泪鼻涕不停地流。

他说:“我实在是一口也吃不下了,你们鞭打我吧。”

可是,在被鞭打了五十下之后,他无法再忍受疼痛,在地上翻滚着躲避皮鞭。

他哭喊:“不能再打了,我愿意交钱,我交钱。”

这个人事后成了全城著名的笑柄,因为他本来只需要接受一种惩罚,却将三种惩罚都尝遍了。原因在于他过度自信,先是高估自己吃洋葱的能

力,又高估自己忍受鞭打的能力,结果做出两个很糟糕的选择,给自己带来两种额外的痛苦。

其实,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由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决策失误,尝到许多不必要的苦头。

在人们的印象中,总以为智商高的聪明人才会自信,但科学研究表明,越愚蠢的人越自信:傻叉不自知!

杠精的形成原理:为什么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01

人们常说“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越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和傻叉争论。

因为,有科学研究证明,傻叉是真的意识不到自己是傻叉。

1995年的一天,一个名叫McArthur Wheeler的青年大摇大摆地抢劫了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一家银行。当他被捕后,看着监控录像突然难以置信地说:“可我脸上是抹了柠檬汁的啊!”

原来,有人曾告诉他,只要把柠檬汁涂在脸上,就能隐身。对此,他深信不疑。这种脑子对我们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请别骂他“傻叉”,他可能会觉得很委屈,或者还会理直气壮地反驳你。

这并不是个笑话,而是个真实存在的心理现象。也并非极端少数,反而无处不在。

1999年,两位心理学家Dunning和Kruger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

他们做过四个实验,结果震惊地发现: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逻辑能力上最欠缺的那部分人总是高估自己:当他们实际得分只有12%时,却认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

他们把这个现象称之为“达克效应”(也叫邓宁-克鲁格效应)

杠精的形成原理:为什么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有趣的是,这个研究在2001年竟然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不了解情况的人一看到“搞笑”这两个字,可能马上会联想起“无厘头”之类的事情。

但这个搞笑诺贝尔奖还真不是胡搞,评奖的人都是学术大咖。本来奖项的英文应该是“另类的诺贝尔奖”,慢慢地却被大家翻译成了“搞笑诺贝尔奖”

这一现象其实细思极恐,因为我们也许都在高估自己还不自知。

杠精的形成原理:为什么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02

心理学家指出,能力欠缺者无法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并且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因此被内心的幻象误导,作出了高估自己的判断。

杠精的形成原理:为什么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美国的《赫芬顿》邮报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向公众提出一些非常离谱的观念,比如太阳围绕地球转,彩票是非常好的投资方式,个子高的人跑步越容易缺氧等等,让他们做判断。但是结果却表明,每一条离谱的观念,都有20%左右的人会盲目相信。

这就是著名的“无知五分之一法则”,也就是说无论一个观念多么的离谱可笑,在全世界总会有20%的人盲目地相信它,有些人知识的匮乏、或者说认知的障碍,看起来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不要与思维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人争辩,那只能是鸡同鸭讲。

杠精的形成原理:为什么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03

如何克服达克效应?

对于克服达克效应最好的办法就是人格成长。

1.保持对未知的敬畏。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Zeno of Elea)的学生有一次请教说:“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

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

杠精的形成原理:为什么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芝诺的观点,此后被总结为一句名言:知道的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渊博的人非常谦虚和低调的原因,因为他们看到的东西越深远,越知道自己的欠缺。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

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观察和见识。因此,学会聆听别人的观点,就相当于在借别人的眼睛观察世界,也包括审视自我,于是才能周全、有高度和格局,才是完善自我、事业进阶的必由之路。

康熙一生功绩显赫,轻徭薄赋,肃清政治,内平叛乱,外退强敌,开疆拓土。

不过康熙并没有自满,没有自负,而是始终保持一颗虚怀若谷的心。

据史书《正教奉褒》记载:康熙亲自召见外国传教士中明白自然科学的徐日升、张诚、白进、安多等人,请他们轮流到内廷养心殿讲学。

讲学内容有:量法、测算、天文、历法、物理诸学。就是外出巡视,也邀请张诚等人随行,每天工作空闲的时候,到处求学。

康熙还在《庭训格言》告诫后代:“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

杠精的形成原理:为什么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2. 正视自己,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在和别人比较的时候,人们常常对自己的知识或能力过度自信。有一

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调查,让上百名受试者评价自己的驾驶技术,90%的

人都说自己的驾驶技术中等以上,而很少有人说自己处于平均水平或低于

平均水平。但是我们都知道,根据“平均水平”的定义,有50%的人驾驶

技术高于平均水平,就一定有50%的人驾驶技术低于平均水平。

由于自然界竞争的本能,在竞争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去攻击他人的短处而忽略他的长处。用别人的“无知”来抬高自己的决断能力。实际上这是一种隧道效应,自己把自己带进了狭小的视野范围内,蒙蔽双眼,看到的东西自然就是越来越短浅。

史玉柱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时候,把一大批员工召集起来,开批判大会,专门让人批判他。史玉柱说:“我觉得那样做很有用!”狂人史玉柱变得谦卑起来,他知道那些成功的经验往往会欺骗他,他必须清除成见,把握真实。这也是一种“真伪检验”。

杠精的形成原理:为什么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3.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库。

无知的人不会永远无知下去,只要认清现实,通过不断向比你更厉害的人学习扩大知识库,提升品格。“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当知识圈越来越大的时候,你所接触到的陌生领域更大,你也会发现你以前是多么的无知,你也会更加低调、谦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了。

在我们认知比较低维时,总是忍不住渴望让他人觉得自己无所不知,这个冲动处在低维认知时很好理解,毕竟怕自恋受损,可是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保持觉知,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这样才不会导致自己因为达克效应搞出一些滑稽事情,甚至是灾难性事情。

杠精的形成原理:为什么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易经·谦卦》有言:“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卑以自牧”就是以谦卑自守,以谦卑的姿态守住低处,大吉。

谦卑就是对万事万物,不管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怀一颗敬畏之心。对未知的敬畏,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总之,一个人,无知不可怕,就怕他对他的无知一无所知。

人需要先从愚昧之巅,掉到绝望之谷,然后再从绝望之谷,辛苦攀爬,经受攻击和辱骂,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成为智者和大师。

杠精的形成原理:为什么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发表评论

  • 人参与,条评论

热门阅读

栏目最新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