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幸福日记 > 正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三走访”日记丨陈忠红:扶贫催开文明幸福花

位于湘乡市最北端的金石镇文星村,是我联点帮扶的省定贫困村,也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虽然早已脱贫“摘帽”,但我心里总记挂着村里的“穷亲”。7月21日大清早,我与市委办公室的两位同志,驱车再次来到文星村。炎炎烈日下,我们走访了3户贫困户、1户退休老党员、1个扶贫产业基地,并与镇村负责同志商量了下阶段工作计划。回到办公室后,脑海里闪现着村民们幸福的笑脸,耳边回响着镇村干部自信的话语,心潮久久不能平静,提笔写下几点感受,既是这几年来参与扶贫工作的思考体会,也是帮扶脱贫累积的工作方法。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和往常一样,第一站我先到对口帮扶贫困户张建学家看看。张建学曾担任合村之前的原坪如村委会主任,因一场意外导致下肢瘫痪,父母又都患癌症,一家生计全靠他妻子支撑着。张建学没有向命运低头,坚持“不给组织添麻烦”。组织也没有忘记他,2018年他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搭帮党的好政策,在家里也能挣个好几万。”张建学掰着手指头跟我算着收入账,现在家里养殖了土猪10头、土鸡200多只,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万元。

从张建学家出来,我又探望了黎秀英和张伏连两户贫困户。质朴的他们不善言辞,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但发自肺腑的笑容却让我感受到他们对党、对政府最真实的感情。同行的村支部书记刘和平告诉我,全村最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186人早已全部脱贫,2018年以来新增的7户26人也已达到脱贫标准,今年将全面脱贫。在脱贫的路上,文星村没有落下一个群众,也没有让一人一户掉队,群众对扶贫工作满意度达99.6%。

稳定脱贫还得靠产业支撑

过去,文星村经济来源以种养殖为主,是典型的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这几年,通过开办采石场、光伏发电项目等,集体收入今年将突破10万元。村里还成立了十余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成为带动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最强劲的引擎。

在弘康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形象地跟我说,扶贫不能只靠山靠水,关键还是要靠产业。弘康蔬菜基地流转土地500亩,带动贫困户就业40人,去年发放劳务工资90万元,人均年增收达1.2万元。村支书介绍,像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里已经发展到十几家,有从事水稻、蔬菜、苗木种植的,也有搞鸡鸭、牛羊、蛙鳅养殖的。有的贫困户享受收益分成,有的务工拿工资。合作社还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市场开拓、信息服务等方面服务。这样下来,不仅就业门路少、转移就业难、增收渠道窄的问题解决了,村里生产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也大幅改善。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000余元跃升至1.4万元。

扶贫也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

沿着村组道路慢步前行,绿水青山尽收眼底,村民在田间辛勤劳作,老人们在“美丽屋场”纳凉闲谈,孩童在坪中嬉戏玩闹,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据刘支书介绍,自2015年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00多万元,绿化村组道路12公里,硬化拓宽22公里,实现了“户户通”;整修水利设施38处,打造“美丽屋场”6处,安装路灯243盏……彻底改变了过去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

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探索出了成功经验。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协会、人居环境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倡议村民签署移风易俗承诺书,评选“五好”典型,邀请法检部门开展村民法治警示教育……一系列有效举措,带动了村风民风显著改善。“等靠要”思想没了,以前不时打报告“哭穷”的农户自立了,大操大办风气淡了,勤劳致富氛围浓了,村里麻将馆关了;环境卫生意识强了,乱扔垃圾的现象不见了,许多村民还利用空闲时间义务为村庄清扫路面,整治环境卫生,文明新风吹遍了每一个角落。

持续扶贫就要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

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文星村能产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这些年的联点,我认为,关键是抓住了村级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打造了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工作队。

以前,文星村少数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党费,带头上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文星村通过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将全村72名无职党员分派到政策宣传、治安调解、公共设施维护等10类岗位上提供公益服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疫情期间,党员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义务为全村消毒,落实防控措施。在76岁的老党员刘家元家,他握着我的手说,“现在党员的形象越来越好,党员身份亮起来了,后面的群众都愿意跟着干。”刘支书向我介绍,刘家元从镇政府退休回到村上后,带头参加组织生活,积极协助调解邻里矛盾、帮助倒房户筹资筹劳建房,村民非常信服。发挥好老党员、新乡贤的威望和作用,助力基层工作,也是值得我们总结和发扬的宝贵经验。

一天的走访,我们深刻体会了文星村方方面面的变化,也真切感受到了党的扶贫政策为农民带来的实惠。临行前,刘支书告诉我,下一步村里将开展“美丽庭院”建设,修复文星塔、修缮烈士墓,激发村民爱乡建乡热情,持续推进村级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名副其实的全国文明村。我相信,有党的好政策,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干部的合力推动,有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的扎实工作,文星村这朵文明幸福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娇艳……

发表评论

  • 人参与,条评论

热门阅读

栏目最新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