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幸福日记 > 正文

【高考日记】最后相伴的4天又40小时 不浪费每分每秒

  中国西藏网讯 历年高考,都不是独属于考生的“战场”。“这几天,我能做的就是一直陪伴着你们、守护着你们。”虽然高考已经结束,北京西藏中学教师李宏新回忆和学生最后相伴的4天又40个小时,仍然感慨良多。

  李宏新一直这样认为,教师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设计者,是学习方法的启迪者,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领和培养者。“鉴于此,结合北京西藏中学的具体情况,我想教师的职业精神应该有爱国、敬业、奉献和创新,其中陪伴是最直接的行动表达。”他说,“我不愿意浪费每分每秒的陪伴,即使到了最后时刻,我也是他们可以依靠的后盾。”

  李宏新是2015级的年级组长,记者联系到他时,他正在开往拉萨的火车上送高考结束的孩子们回西藏。

  “心情复杂。”李老师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从业27年,这是我在北京西藏中学第四次带毕业班,而且是一个特殊的四年班(包括高中一年预科)。我跟孩子们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还有父子之交、忘年之交,甚至患难之交。”

【高考日记】最后相伴的4天又40小时 不浪费每分每秒


图为李宏新(左二)等老师们送考。

  这几天的时间,李宏新把时间细化到小时、细化到分钟。6月6日上午,“保持如常学习的状态是解决情绪紧张焦虑的良药”,李宏新如往常一样踏入教室,看着孩子们自觉地投入复习,心里很欣慰。下午,布置完考场的李宏新为学生们进行了最后一次考前的心理和知识辅导,直到晚上10点多,学生睡觉后才急匆匆离校回家。第二天清晨,伴着6点的朝阳,他就到达学校,陪学生吃早点、上早自习,送考和接考,中午督催睡觉,晚自习辅导学习,必要时不免再次强调一遍注意事项,亲眼看到宿舍熄灯后才离开。

【高考日记】最后相伴的4天又40小时 不浪费每分每秒


图为高考前夕,在清晨的校园里正在复习的学生。

  6月8日的英语考试结束了,但老师的工作还没有完结。不仅要组织学生体检和收拾备考教室的卫生,陪同学毕业聚餐,还要介绍报志愿的相关事宜。他特别提醒同学们,“要特别慎重选择第一志愿,也要结合大学的课业难度和未来就业的情况,还要把自己的爱好考虑进来。”等他絮絮叨叨讲完后,“发现又是晚上11点多了”。

  6月9日上午,送考藏文考试以及后续发放毕业证书等事宜后,离别的时刻真正到来了。下午两点,李宏新与返回西藏昌都的学生道别,四点半护送100多名学生去北京西客站,组织学生登上Z21列车,全程陪护学生前往拉萨。

  40小时的车程,40小时的相伴,一路撒过不舍和感动。车厢里回荡着李宏新最后叮嘱孩子们的话语,“关于高考,肯定是学生时代最重的一件事,但是请同学们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因为成长就是在过程和方法中进行的。面对结果,要坦然接受,并适当反思这个结果给自己带来的启迪就可以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高考之后你们将开启人生新的华彩乐章。”

【高考日记】最后相伴的4天又40小时 不浪费每分每秒


图为李宏新送学生到达拉萨站,学生和他的合影。图片由李宏新提供。

  学生达娃措姆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能成为您的学生幸运之至、荣幸之至!我已试百炼虽还没成钢,但可以是个小小的铁。愿老师安康幸福!顺心顺意不要担心!”还有学生发来长长的微信,回忆当初不被家人理解时,是李老师帮助他、鼓励他、教育他,让他重拾信心,“所以我每次考得不好时,最没脸见的就是您,因为我不想辜负这来之不易的关心”,朴实的话语如暖流涌上李宏新的心头。

  “把学生们安全送到,我才算把这一届学生完整带完。”李宏新说,“(我和学生之间)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我想让他们知道,‘如果你有需要,北京有个老李会帮你’”。(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责编: 郭爽)

发表评论

  • 人参与,条评论

热门阅读

栏目最新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