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寂寞日记 > 正文

宋伟宏:科研注定是一条孤独而充满希望的路

宋伟宏:科研注定是一条孤独而充满希望的路

  宋伟宏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现任温州医科大学学术副校长、老年研究院院长、阿尔伯特学院院长。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终身讲座教授、Townsend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主任。2002—2020年任加拿大阿尔茨海默病首席研究员,2015—2020年任UBC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2009—2020年任UBC大学校长高级助理。2012年入选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18年获聘北京市“海聚工程”战略科学家。任十二届全国政协特邀海外列席代表。2014年起任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1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科学家是每个人少年时期最神圣的向往。在时间的长河中,科学家精神铸就着人类进步的阶梯,使人类在不断认知自我、超越自我中曲折前行,竖起了一个个文明的丰碑。在科研探索的路途上,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学术副校长宋伟宏教授与许多科学家一样,脚踏实地,满目星辰。作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顶尖专家,攻克阿尔茨海默病是宋伟宏毕生心愿,他说,科研注定一条孤独充满希望的路,在不知道结果的未知之路上探寻,要经得起失败,耐得住寂寞。风行千里不问归途,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宋伟宏笃行不怠。

  科学家的路对每个人都是开放畅通的

  1964年,宋伟宏出生于素有“千载诗书城”美誉的四川眉山,这里也是大文豪苏东坡的家乡,两宋期间眉山出了886名进士,史称“八百进士”。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滋养了宋伟宏,从书香门第、中医世家走出的少年,自信而从容,他和小伙伴们穿越古色古香的古纱縠行来到三苏祠汲取文化养分,跟着做中医的祖父和父亲给乡邻们看病,感受喜怒哀乐。宋伟宏天资聪慧,领悟力极强。5岁那年,他跟着小伙伴们去教室旁听,测试时,老师随手递给他一张卷子,宋伟宏居然考了全班第一,老师惊喜地破格录取了他。小时候那些无忧无虑、追逐嬉笑的日子,如行云流水般在记忆中流淌,成为他生命中重要的人生记忆。

  1978年,宋伟宏考入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大学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书籍,其中弗洛伊德的书使他对心理分析产生了浓厚兴趣。1983年宋伟宏考取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研究生,师承著名精神病学专家刘协和教授。毕业后留校任精神科主治医生和讲师。其间,他接触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临床又称老年痴呆症)患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宋伟宏暗下决心一定要攻克它。

  想攻克AD,就要站在世界神经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而当时美国普渡大学是这方面的重镇之一,宋伟宏申请获得普渡大学全额博士奖学金,1991年1月2日赴美留学,1993年获普渡大学神经心理和行为遗传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神经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及讲师工作,专注AD的研究。2001年受聘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2012年入选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2020年,宋伟宏全职回国开展工作。“在美国和加拿大学习工作30年后,我深切感受到了浙江省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温州这座城市对人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对创新的重视和支持,以及温州医科大学对人才的渴望。我决定加盟温州医科大学,成为一名新温州人。”宋伟宏表示。

  宋伟宏读书生涯一路顺风顺水,但他并不主张闷头学习。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宋伟宏对中小学教育有这样的认识,“如今随着竞争的激烈,考试的题目难度被拔得越来越高,孩子玩耍的时间被大量挤压,他们只能拼命学习。其实,没必要给孩子灌输太多知识,而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孩子社会交往和实践的机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拓宽视野和格局,成为一个快乐和全面发展的人”。宋伟宏强调,一个人做什么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不懈追求,不畏辛苦,通往科学家的路,对每个人都是开放且畅通的。

宋伟宏:科研注定是一条孤独而充满希望的路

  让科学家成为孩子眼中的“星”

  我们该培养学生什么核心能力呢?宋伟宏表示,一是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应发挥人的自主性,给孩子创造更多自由思想的空间。如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一切交流方式都会围绕考试而来,其实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比如设计一个新实验来验证某种猜想,就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二是要有创造力。创新是文明发展的动力,如果一个科学家不再创新了,其科研生涯也就停止了。国家战略亦如此,唯有自主创新,才能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三是要有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科学家的必备素质,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不盲从权威,不墨守成规。要给孩子广泛接触不同知识和现象的机会,使其思维跳脱,不被传统思想所束缚。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充分培养出这种能力,会导致长大后提不出问题,不能批判性地看待问题。

  “当然,随着阅历的加深,在宽松的学习环境里,也能形成这种能力,但起步较晚。我到美国后,明显感到跟同学的差距。没有培养出批判思维能力,很难去主动挑战老师或书本。平时我看到有积极指导意义的自然科学文章,会转发给学生,让他们批判地看问题在哪里。”宋伟宏深有感触地说。

  孩子心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追根究底的好奇心、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将是开启科学大门的密钥,随着成长,这个遥不可及的梦逐渐淡出了我们成长的现实。“我们要保护好孩子当科学家的梦想,让孩子多接触科学知识,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让孩子意识到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很酷的一件事。要让科学家成为孩子们眼中的‘星’。”宋伟宏笑道,要让孩子们知道,没有科学的发展、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哪有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用的手机、微信、3D电影等,都是科研的成果。科学家已经成功把影响力传递到每个人心中。我们的核心技术需要自己去创新,我们的医学难题需要科学家去攻克。

  当科学家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孩子们心底那颗科学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蓬勃生长。但现在很多孩子却羡慕演艺明星。宋伟宏认为,追星是人天然的本性,追星无非是追梦想中的自己。现在很多孩子认为做科学家很辛苦,默默无闻,其实当明星一点儿都不轻松,媒体宣传过多地把关注点集中到光鲜亮丽的演艺界明星身上,对科学家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把科学家的精神真正融入孩子心里,没有让孩子更多地产生对科研的向往。

发表评论

  • 人参与,条评论

热门阅读

栏目最新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