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寂寞日记 > 正文

没有对手是多么寂寞:2028年特斯拉(TSLA.US)市值有望突破1.2万

  智通财经APP获悉,当前电动汽车呈现如火如荼的迅猛发展态势,抛开电动汽车与自然环境的友好适配性;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如此引入瞩目的另一大原因毫无疑问是特斯拉(TSLA.US)。当前的电动汽车易于驾驶,同时集高效、便捷、安全系数、科技含量以及趣味性于一体,而且价格趋向平民化。对于特斯拉而言,电动汽车行业的强势崛起毫无疑问赋予了其不平凡的估值水平。    这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公司正在致力于实现一个举足轻重的目标:协调加快从矿产以及碳氢化合物混合型经济向太阳能(000591,股吧)电力经济的转变过程。这才是世界对电动汽车认知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原因;因为从全球的角度出发,依赖电动汽车毫无疑问对依赖化石燃料为动力的汽车更具有前瞻性。

  很难相信特斯拉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仅仅用了十七年的时间,特斯拉所出产的车型在世界范围内炙手可热。当前这家汽车科技巨头的目标是尽可能的继续下调车辆价格;而当其他的汽车制造商在绞尽脑汁想要制造出一款能够媲美甚至超越特斯拉的车辆时,这家汽车科技巨头轻而易举数次超越了它的同行竞争对手

  有投资者对特斯拉做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展示特斯拉的同行业竞争对手是如何对特斯拉的未来增长赋予额外价值的。    在该投资者所做的一系列分析中,对于特斯拉的体量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因为该项指标是通过观察公司的历史增长轨迹来进行驱动的。

  上图的数据意味着特斯拉的年化增长率约为50%。    由此,该投资者将特斯拉按照超过50%增长率的增长轨迹拉长至2027年。    假设其他行业与特斯拉保持同步增长频率,那么此S曲线将表现出纯电动汽车行业的总体预计渗透率。    2027年之后,随着场趋近于饱和,该行业的增长率开始下滑。    这种分析方法将会揭示特斯拉将会在全球纯电动汽车行业中占据稳定的20%的份额,如下所示:    但是这里的问题是,同行业的其他汽车制造商已经无法跟上特斯拉的增长脚步:

  2019年,特斯拉的GMS指标已经达到了22.5%。

  2020年上半年,特斯拉的半年期GMS指标升至28.2%。

  而其他的同行业竞争者并未在车辆规划以及电池供应中提出必要的详细指引。

  这是因为特斯拉的同行业竞争者的发展速度已经无法跟上特斯拉的发展步伐了。

  而特斯拉则完全没有停止扩大与这些同行业竞争者之间的差距。

  这也就意味着,除特斯拉之外,同行业的其他汽车制造商将不会达到场所期望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在上述图表中下调特斯拉的发展速度。    因此,该投资者调整了对特斯拉的预测,假设特斯拉将以恒定的超过50%的增长率增长:

  特斯拉到2028年将具备生产交付超过2000万辆汽车的产能潜力。

  这一数据指标到2030年将升至5000万辆。    然而这一数据指标显然不是由“市场份额增加”的策略所推动,而是特斯拉对同行业其他汽车生产商并未填补的市场供应体量进行了补充。

  该投资者根据下图2031年的估值预测对2028年进行了推演:

  如果2000万台汽车以40000美元的平均售价计算,那么特斯拉将获得8000亿美元的营收。

  如果以相同的26%的毛利率来计算,那么特斯拉将获得2080亿美元的毛利。

  如果以相同的5%的研发费用、2.5%的销售成本、综合开销及行政管理费用以及18.5%的营业利润率来计算,那么特斯拉将产生148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

  最后,计入相同的20%税率,那么特斯拉最终将获得1184亿的净利润。    最终如果考虑以1.5倍的价格/销售比率来计算,特斯拉2028年的市值将达到1.2万亿美元;计入相同的10倍市盈率,那么公司2028年的市值将达到1.184万亿美元。这将比该投资者当前预测的时间提前三年;如果以25%的摊薄来计算,那么公司2028年的股价为每股1053.2美元(摊薄前为5266美元);比机构预测的每股865.6美元(摊薄前为4328美元)高出21.7%。    此外,该投资者使用相对保守的10倍市盈率进行估值,意味着这是标普500指数市盈率的历史低位数据。    如果将市盈率翻倍,那么特斯拉的估值水平将得到飞跃性提升。也就是说特斯拉2020年每股价格将达到3442美元。

  毫无疑问,由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下行态势,特斯拉的内含价值将会继续增长;长期来看特斯拉将会坐收利好,目前世界范围内都在推进电动汽车的发展,这也是特斯拉和马斯克当前的主要目标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应当被视为特斯拉的“盟友”。然而到目前为止,该行业的汽车生产商仍在踏步不前。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这些汽车生产商们不必考虑特斯拉就足以生产制造出可观的电动汽车,但是,如果这些企业想要适应未来的太阳能电动大趋势,它们确实需要在电动汽车的生产战略上另辟蹊径。

发表评论

  • 人参与,条评论

热门阅读

栏目最新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