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童话故事 > 正文

抗战时期发生在滦县境内的战斗

  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附近村庄,群众纷纷拥到战场。有的抬伤员,有的帮子弟兵打扫战场,廖家沟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之中。在欢乐和忙乱的气氛中,忽然有人喊了一声:“这回可真报了仇了,杀人魔王佐佐木被打死在这儿了!”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围了上来,因为这一带的群众很多人挨过佐佐木的毒打,有的亲人被佐佐木亲手杀害,所以,好多人都认识这个佐佐木。就是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亲手制造了举世闻名的潘家峪惨案,1300多无辜群众惨遭杀害,不知有多少冀东同胞惨死在他的屠刀之下。今天,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杀人魔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喜事,群众无不拍手称快!大批战利品运回村里,经过清点,计有:重机枪2挺,轻机枪5挺,掷弹筒2门,长短枪百余支,白面1600袋,煤60车,大车百余辆。这一胜利消息,很快传遍了冀东抗日区,大大鼓舞了我抗日军民的斗志,坚定了必胜的信心。这一胜利消息也大大震慑了敌人,使日寇大肆吹虚的所谓“四次治强”运动成了泡影。

  附件2:

  张小川回忆录

  1942年春,正是日伪第四次“治安强化”高潮,敌人气焰十分嚣张,不再只是蹲在据点里做缩头乌龟了,一两个据点的敌人就敢出来在平原“扫荡”。为了打击敌人,振奋我方斗志,根据路南负责人丁振军、张振宇同志的指示,决定到河东去打一仗。

  这是1942年的夏天,我挑选了12名报国队员,因我们人员、武器装备都不是优势,和敌人作战,只能打他个措手不及,速战速决。所以我们决定在陈家沟打一个伏击战,截击敌人。陈家沟位于雷庄东北6华里,坨子头的西北10华里左右,贾各庄东3华里,离铁路和敌人的据点都很近。这几个据点的敌人天天到周围村庄进行“扫荡”。为了不暴露我军的目标,由熟悉当地情况的李恩良同志带路,化装成日伪军。在天明之前,进入陈家沟村,伪保长不辨真假,热情地接待我们。我们在村街口树阴下,铺两张炕席,队员们有坐着的,也有躺着的,模仿敌人的行动。我们封锁了村东西两个方向。下午3点多钟,侦察员报告,听到杨各庄方向有枪炮声,我们马上进入阵地。阵地设在陈家沟村西北角的坟堆那儿,路东有个大坟堆,路西有三个小坟头。指挥员所设在两个坟堆中间的一个土坨子凹里,卧倒能隐蔽人。主力放在路东的大坟。埋伏好后不多久,敌人去严庄、谢各庄、杨各庄一带“扫荡”回据点,路过陈家沟。前头是一辆卡车,满载着日本鬼子和伪军,因为敌人天天如此出来“扫荡”,他们毫无准备,车开得很慢。从距离我200米起,我就瞄住了司机。以我的枪法为令,我不开枪,全队谁也不准打响。约离30米左右时,我一枪就击中了司机。车凭惯性又往前滑了一段,这时全队一起射击,就像穿糖葫芦似的,一枪“串”几个敌人,打得敌人无法还击,活着的纷纷跳车。队员们向车上和车两边扔手榴弹,炸死不少敌人,有的敌人往车底下钻。我见时机已到,下令冲锋,在冲到离车有3米远时,敌人的机枪开始还击。我马上卧倒,朝车厢里连开3枪,这时机枪不响了,我立即从车东边登上车厢,看见一个日本鬼子在死人身上向着我方瞄准。我一拎脖领子把这个鬼子机枪手扔下车去。位于路西的两个队员也冲上来了,一个叫李忠(外号叫三花子)。事后发现,一个日本鬼子挎包里装有抢来的一只老母鸡,队员们一看就火了,朝他后脑勺开一枪。三下五除二,一卡车鬼子就消灭了。后边的敌人部队扑向我方,我命令侦察班长常贵把汽车炸了,令同志们赶紧撤出。这时敌人的小炮、轻重机枪一通乱打。

  我们这支队伍,在陈家沟战斗中,截击外出的日伪军,显示了勇猛的战斗精神,激战15分钟,安全地撤出了阵地,共消灭敌人10多名,生俘翻译官,缴获轻机枪2挺、六五步枪25支,手枪3支,子弹两3000发,炸毁敌人卡车1辆。在郝院头,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同志亲自接见了参战人员,并和13名报国队员一一握手,合影留念。得一挺机枪奖钢洋30块,一支步枪奖钢洋2块,每个队员奖一支钢笔,一件背心。奖给我30块钢洋和一块怀表,武装报国队受到军区通令嘉奖,该队被命名为“小川”部队,当时有家外国报纸还刊登过这份材料。通过这一仗,极大地鼓舞了北宁路南、滦河以东的开辟工作,特别是极大地鼓舞了主力部队的作战积极性。加上青纱帐起来的有利条件,主力部队也活跃起来,接连打了敌人几个据点,有力推动了当时迁滦卢联合县抗战局势的转化。

  陈家沟战斗以后,武装报国队命名为小川部队,在军事行动上归一区队指挥,进入了区队序列。我队就跟随丁振军、张振宇、张鹤鸣等同志活动在路南,活动范围也扩大了,从路北的青龙山至路南的渤海湾,西至唐山市,东抵昌黎南等地。

  附件3:

  《滦县革命史》节录

  反挖沟斗争

  四、五次“治强”期间,日伪军为了割断北宁路南与路北、平原与山地、基本区与游击区、游击区之间的联系,达到其“蚕食”根据地,消灭游击区的目的,大挖沟壕,经过滦县境内的大沟就有三条。此外,还有一条大墙,这条大墙,西起丰润县的王官营,经滦县境内的孟家峪、七家峪、上五岭、赵庄子到迁安罗家岭、新集。墙高约八九尺,宽约5尺,长约百里,筑有20多个碉堡,可谓“百里长城”。

  这些沟壕堡垒和大墙,对开辟新区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抗日军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的信件传递、人员往来、物资转运等,一时都成了大困难,路南的工作人员到路北请示一次工作,要经过几个关卡,等于过几道鬼门关,有许多优秀干部牺牲在封锁线上,负责各条通路安全的地方干部,也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1942年秋,日伪拟将这些“战果”扩大到路南,割断新开辟区之间的联系。计划从滦县中部再挖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沟,东起滦河西岸的马城,经张各庄、茨榆坨、钱营、稻地,北拐至唐山,再与北宁路两侧的大沟连接,在滦县境形成“日”字形防线。

  为确保这一计划的实施,还成立了专门机构――挖沟委员会。同时从沿海抓了大批民工、大车和物资,由民工自带粮草和工具,准备在1943年春节过后施工。

发表评论

  • 人参与,条评论

热门阅读

栏目最新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